- · 《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[05/19]
- · 《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[05/19]
- · 《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[05/19]
- · 《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[05/19]
- · 《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[05/19]
- · 《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[05/19]
平原区冬小麦大面积超高产技术研究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力量为依托,以周口市为中心,联合漯河、许昌、商丘、驻马店等平原地市的科研和生产单位,开展了“平原地区小麦大面积高产技术研究”工作。该研究采取
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力量为依托,以周口市为中心,联合漯河、许昌、商丘、驻马店等平原地市的科研和生产单位,开展了“平原地区小麦大面积高产技术研究”工作。该研究采取“选用高产品种、深耕改土、测土配方施肥、精细整地、适时播种、合理密植、合理促控、追肥前氮后移、加强管理、适时收获”等技术措施,使原来小麦的中高产(7 764 kg/hm2)达到了超高产(9 162.1 kg/hm2)水平,平均增产率达18.6%,最高达19.4%。现将该研究成果分析如下:
1 产量结果
研究表明:3年试验各点全部表现为增产,小麦产量平均9 162.1 kg/hm2,增产1 416.8 kg/hm2,较基础产量增产18.6%(见表1)。
表1 各试验区平均产量分析表02~04年平均基础产量 试验区平均产量 较基础产量增产 增产率试验区 (kg/hm2) (kg/hm2) (kg/hm2) (%)周口市 7 588.0 8 970.6 1 382.6 18.2驻马店市 7 599.0 8 972.1 1 275.1 18.1漯河市 7 788.5 9 298.7 1 510.2 19.4许昌市 7 886.5 9 390.4 1 503.9 19.1商丘市 7 764.5 9 178.7 1 412.2 18.2平 均 7 764.6 9 162.1 1 416.8 18.6
2 结果分析
2.1 技术增产因素。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,尽管5个试验区基础产量不同,土壤质地有差异,品种选择不完全一样,但是,采取生产技术措施是一样的。5个试验区中,增产率最高的是漯河试验区,为19.4%,最低的是驻马店试验区,为18.1%,仅相差1.2%,基本在一个水平上,差异在允许范围以内,说明该研究产量提高其技术因素是主要增产因素。其次,从“增产示意图”更能说明生产技术是主要增产因素,为该研究技术推广、普及提供了更可靠的科学依据(见图1)。
图1 小麦超高产技术研究增产示意图备注:1:02~04年;2:05~06年;3:06~07年;4:07~08年
2.2 合理密植增产因素。在小麦生产上,低产变中产,适当增加播量和施肥量就可以了;中产变高产,在原来基础上增加合理灌溉也就足够了;而高产变超高产,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已不是水肥问题,一切生产措施须进行“量化管理”则显得非常突出,特别是建立“合理群体结构”已上升为增产的关键性因素。在该课题研究中,课题组时刻把建立“合理群体结构”作为首要任务去处理。首先根据各试验点不同土质和品种,严格控制播量(见表2)。从表2中不难看出,为了保证足够穗数、群体结构走“上限”,生产上采取合理促控:既不能因群体结构超出“上限”加重倒伏危机,更不能因防止倒伏使群体结构低于“下限”,以免减少穗数而影响产量。
表2 合理群体结构统计表注:品种为矮抗58,试验时间2007~2008年度。播量 基本苗 冬季分蘖 春季分蘖 成穗数 倒伏率土 质 (kg/hm2) (万 /hm2) (万/hm2) (万/hm2) (万/hm2) (%)沙壤土 135.0 298.35 1 283.75 1 740.56 624.88 6.2两含土 145.0 304.50 1 305.72 1 781.58 6 340.52 7.2粘土160.0 313.461 331.151 798.45 629.36 2.7平均146.67 305.431 306.871 775.53 635.92 5.4
2.3 土壤增产因素。在该项研究中,产量增加最多的是漯河试验区,平均每公顷增加小麦1 510.2 kg,增产率达19.4%;其次是许昌试验区,平均每公顷增产小麦1 503.9 kg,增产率达19.1%,基本都在一个水平上,因为这两个试验区的土质都是红粘土;增幅较低的是驻马店试验区和周口试验区,增幅分别为18.1%、18.2%,因为这两个试验区多数为两合壤土和沙壤土。在试验前,对各试验区基地的土壤有效成分进行测定(见表3),从表3看出红粘土土质容重较高,有效成分含量合理,保水保肥性能强,土壤结构良好,略偏酸性,耕层深厚,是小麦超高产的土壤基础,而沙壤土较红粘土次之。
表3 试验前各试验区土壤有效成分 (平均)测定表?
2.4 品种增产因素。品种是作物增产的内在因素,选择高产、抗逆、生长性状良好的品种是小麦高产试验研究成功的基础。试验共选用了矮抗58、周麦18、漯麦4号、新麦4号4个品种,从考种结果(见表4)看,各品种产量三因素以矮抗58最优,该品种表现为秆矮、穗大、千粒重高、抗倒抗病、落黄色好等,是创高产的首选品种,其次是漯麦4号。
表4 品种室内考种表株高 穗粒数 穗粒重 千粒重 理论产量品 种 (cm) (粒) (g) (g) (kg/hm2)矮抗58 66.5 32.4 1.36 48.2 11 198.2周麦18 74.4 30.8 1.23 45.3 10 868.8漯麦4号 72.4 31.6 1.26 46.7 10 975.5新麦4号 71.8 30.2 1.22 42.4 10 736.7
2.5 肥料增产因素。在该项研究开始时,研究组对各个试验区肥料投入量进行了调查,发现肥料投入量偏少是影响小麦创高产的“瓶颈”因素,与试验后肥料投入量相比较结果得以证明(见表5)。通过调查得知:农民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有“重氮、轻磷、不施钾”的习惯,在试验前通过对试验区土壤有效成分测定可知钾的含量偏低。除漯河试验区平均1.24%接近正常值,其余均未达到正常值。而驻马店试验区平均仅为1.19%,已严重不足,成为了限制产量的主要肥料因素。为此,在试验中大胆增施钾肥,增施率达76.7%。其次是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,在原来基础上增施率达65.7%,使试验点土壤得到改良,为小麦健壮、稳长、不早衰打下了基础。总之,小麦生产上,应在强调以农家肥为主的前提下,采用测土配方施肥,要求氮、磷、钾按比例配合施用,才是小麦高产再高产的最佳科学施肥方案。
文章来源:《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tycszyjsxyxb.cn/qikandaodu/2020/1222/530.html